日度归档:2009 年 04 月 02 日

是我怪还是问题怪?

下面我要讨论的问题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一点也不怪,但对于我来说,怪字还说不尽。

    物理学科里有很多东西和数学里的不同。例如物理里的加速度数值前面的-符号表示一个方向,而不是表示小于0的负数(不知道可不可以写“-0”)。例如a1=-100m/s^2,a2=-1m/s^2,在数学的角度里,a1比a2小,而在物理的角度里,a1比a2大,只比较绝对值。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有一点怪,但可以接受。我一直认为科学世界里的大多数东西都能用一些统一的规律来表达。

    近日,数学天才权哥跑去找语文老师请教数学题。他在一题填空题无辜失分了。题目是XXX的人数是(),他填了“3人”,正确答案是3。他硬是要弄清楚为什么只能填一个数字,多个单位就是错的。在上一节物理课中,老师在评讲一道实验题。其中有一个题:实验过程中因为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而是有一定的数值,所以实验测得的电阻大小与真实值(相等/偏大/偏小)。这题的标准答案是“相等”,而我在做题时根据题目意思首先排除了“相等”情况。如果是“相等”的话,题目就有语病啦。明显前面部分与后面部分不能够成因果关系,读起来怪怪的。我猜这可能是出题者故意设置的陷阱,因为在我们教材中的实验是因为电压表有内阻不可忽略而偏小或偏大的,他想利用学生的定势思维中他的圈套,然而却没有考虑把答案代进去是否读得通了。老师硬说题目没有错,劝我们不要用语文的思维去看物理的问题。

    之前有一题物理选择题目,说一个物体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问撤去其中一个力之后物体做什么运动。其中答案有A、一定匀变速运动 B、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权哥选了B,但老师说答案是A,权哥说,题目没有明确那几个力都是恒力,有可能有一个是洛伦兹力,洛伦兹力会随速度变化而变化,所以不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当时老师只是敷衍解释说,题目没明确,一般认为是恒力了,出题者不会考太深。听此,权哥突然好无奈……

    有时候我分不清究竟什么时候对题目要深入考虑,什么时候又不需要。有一题物理题说两条轻绳吊一物体,其中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θ角,另一条水平,问水平那条剪断时物体的运动状况。我当时想,如果θ=0,物体不就静止吗?本来得意洋洋,以为很多人都肯定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了,可答案偏偏不包含静止的情况。当时我在课堂是提出这个问题,老师说他说了成角度,就肯定θ>0了嘛,然后班上的同学都哈哈大笑。我说问题还是怪怪的,反而被人笑话我是怪怪的。而我感觉学得好好的物理突然变得凌乱了。

    我经常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一个物体做往复运动,下一次最大位移是上一次的一半,我认为如此下去,物体做往复运动的位移虽然不断折半,但还是不等于0的。但老师说位移会变得无限小,无限小就接近于0,可以认为是停止了。我以为我思考问题不够现实,但物理学里不是提倡理想实验模型的吗?真羡慕牛顿在那个年代不用去天天钻研这些怪问题。

    为了应付考试中出到这些怪问题,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只要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自己的观点,分析清除题目要考查的是大纲里的哪个内容,这样就能抓准出题者意图的那个答案。这就是应试教育中的应试策略。

骑车小事

小城虽小,但人车颇多。这里可是历史悠久的小城,唐人王勃《腾王阁序》就写到“宇文新州之懿范”,其中新州就是这个地方。在下午5点繁忙的时候骑车穿梭于城间能够畅通无阻,可不是件易事。

    之前,我曾骑着车放学以正常的速度行驶在马路上,畅通无阻。在前方有一辆面包车停靠在路边,我越过它时,不料从车右前方恰好有一阿姨驾着一辆女装摩托横出马路,我加速,但它还是撞上了车身。幸好她还是刹了点车,车子才没受损。我忙扶起爱车,那阿姨直瞪着我,直到一路人甲走近询问何时。阿姨好像很生气地说:“这年青人,骑车那么快,撞了上了。”我突然像受罪的羔羊,怎么变成我撞人了?我又没越道,明明是她横着飞出马路呀。我还赶时间,没心情跟她说啥了,只好吞了口气,继续我的路。

    最近,也是放学的时候,我骑车行驶在另一条空空的马路上。在这条路口也停靠着一辆一样的面包车。当我刚路过停着的面包车左侧时,一辆摩托车突然在我右方出现,企图在对着我的方向走近道驶入马路。“Oh!Shit……”这次我不是加速而是刹车,但无奈,那摩托车还是挨着了我的车身,车子被撞倾45°,幸好没有受损。那摩托车佬反应很快,笑着对我说:“同学仔,返学啦!”看来他还是知道自己有错,我也不计较,还帮他说话:“没。刚放学。这面包车不该停这里。”“对对,就是嘛!”说着,他打着摩托走。我也当没发生过似的继续走自己的路。

    怎么年轻人与陌生的大人发生冲突时,偏偏年轻人吃亏?